"个体婚制在历史上决不是作为男女之间的和好而出现的,更不是作为这种和好的最高形式而出现的。恰好相反。它是作为女性被男性奴役,作为整个史前时代所未有的两性冲突的宣告而出现的。"(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段话对我们理解诗经中的弃妇诗是很有帮助的。"最初的阶级压迫是同男性对女性的压迫同时发生的"(同上)。
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从父系氏族公社成立后,妇女就成为家庭的附庸,受到男性的支配和压迫。到了奴隶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就更为下贱,尤其是劳动妇女,她们沦为家庭的奴隶,成了可以随便买卖的商品。《氓》中的女主人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中。
第一章:追叙了氓向她求婚的情形。
求婚:
氓之蚩蚩 <虚情假意>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真情一片>
将子无怒
将女子的善良与温柔表现出来
悲剧的开始
第二章:女子怀着一片痴情与氓结婚的经过。
女主人已经轻信了氓的誓言,完全堕入爱河而不能自拔。
结婚:
泣涕连连
载笑载言
轻信誓言,轻信卦象。一步步走向悲剧。
第三章:悔恨自陷情网。
第四章:被遗弃因而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叙述了在氓家吃苦受累却被遗弃的经过,对氓三心二意作了强烈的控诉。至此,女主人公反抗精神已显露无遗。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含蓄深沉,将女子孤独无助,悲愤之情推到顶点,怨恨之情就像滔滔淇水之潮难以平静。
第五章:写女子婆家的苦状和被遗弃后的不幸处境,表现女子的勤劳朴实,氓心愿已达成,对她的凶暴,与她的辛劳形成鲜明反差,女子却没有过多指责的话,却让我们感受到她内心的沉重。此时无声胜有声,内心怨恨悲愤之情有爆发的可能。然后又运用烘托的写法,用娘家兄弟不理解与嘲讽来衬托她独自伤神的处境,反思多年来的生活,加深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的了解,促使对封建社会的封建礼教的反叛促成了思想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