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殷实。
2.简答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什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
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3.简答题: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是什么?
3.至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表现:
宏观上: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我国终于告别了商品短缺的时代。
微观上: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从温饱型农产品消费过渡到小康型工业品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的服务类消费迈进。
四、能力拓展
1.材料据国家统计局报告,1978~2001年我国经济年增长均为全球最快。2000年,中国GDP达8.94万亿人民币,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7.4倍,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我国GDP总量排在世界第六,贸易量世界第七,工农业产品量大幅增加,一些重要产品产量均跨人世界前列,多种商品供应充足。1989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刚过5 000亿,目前已超过8万亿,每年递增上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0年的8 300亿元达到2001年的37 592亿元。恩格尔系数(购买食物的人均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超过10平方米,农村已达25平方米,消费品的档次升级换代,已由70年代的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到80年代千元级"新三件"(冰箱、洗衣机、彩电),再到目前的万元级"新三件"(电脑、汽车、商品房)。此外,农村贫困人口比重由30.7%降至3%左右。
联系课本知识,分析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l.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达到目标的理解,要求学生在掌握总体小康社会的具体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处理有关材料。答好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总体小康成就在宏观方面、微观方面的表现。
参考答案:我国已经进人小康社会。从宏观层次上看,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经济结构优化,经济环境趋于良好,国力日益强盛。从微观上看,居民生活水平、生活条件、生活质量日益提高,不断改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成就,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
2.材料1991年,国家统计局会同计划、卫生、教育等几个部门,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小康指标作了量上的规定。据测算,到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已超过小康水平,中部地区为78%,西部地区为56%,全国平均为96%,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人民总体上还是处于生存型消费、数量型消费的低水平小康阶段,还没有发展到质量型、发展型消费阶段。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看,地区差距较大,例如:我国甘肃宕昌县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有741元人民币,而同期上海浦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了6 500美元。
请用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说说你对总体小康社会和全面小康社会的理解。
2.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们目前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理解,通过分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