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案
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第22课:愚公移山》教学设计教案第4页

  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惧",天帝的"感",对愚公坚强意志和必胜信念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提问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目标导学二:辨析寓言,明确主旨

  提问3: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它包含着什么深刻道理?

  明确:本文通过愚公立志移山,终于搬掉两座大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只要我们下定决心,不怕困难,持之以恒,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三、板书设计

      不利条件方七百里,高万仞--山之高大

  年且九十--年龄之高

  叩石垦壤,箕畚--工具之简陋

  子孙荷担者三夫--人力之单薄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路途之遥远智叟笑而止之

  有利条件杂然相许--家人的支持

  跳往助之--邻人的参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愚公发展的观点

  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韧不

  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

可取之处   将教学重点放在愚公和智叟两人的对比上,在分析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中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则放在对比烘托手法的分析以及神话结尾在文中起的作用上,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不足之处   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遗漏了一些知识点,对有的知识点讲解比较浅,导致学生对课文的掌握不是很透彻,以后要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