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健康的概念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传统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是指生理上没有疾病,健康等于无病,无病就是健康。所以在对人群进行健康测量时,只限于找出其中的病人,所使用的也都是消极的健康指标,如死亡率、患病率等。其实在躯体疾病与真正的健康之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疾病但并非健康的状况。实际上,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在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不存在一个截然的分界线。它应该是一个连续的系统,包括健康、亚健康、亚临床状态和病理状态(图13)。而病理状态则是连续的系统中一个消极的状态,其范围要比健康状况窄得多。
半个世纪以前,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这个定义一直被沿用至今,因为它显示了一种积极的健康观。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
1.躯体健康: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躯体健康具有相对性,人体通常不断地通过各种机制调节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以适应和保持与环境中不利因素之间的平衡。由于环境不断变化,躯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是相对的。
2.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指人的心理处于完好状态,包括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认识环境和及时适应环境。
3.社会适应能力:即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的个体应有效地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