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消息,让中国十分吃惊。
E.节选部分的最后两段,写苏联人造卫星给中国的"震动",交代了中国航天事业诞生的背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不甘落后的志气。
解析C项,应为"承上启下,说明下文要写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努力探索的过程"。D项,应为"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让中国明白,航天时代,中国不能落伍"。
答案CD
3.请以节选部分的文字为例,谈谈本文的语言特点。
解析新闻的语言相对于散文来说,不易抒情,但是本文的语言却饱含激情。理解时要注意结合"神舟"五号在中国航天史上的意义来体会。
参考答案作者的语言饱含激情,在描写景物时有一种必胜的信心。升空刹那,"惊天动地的巨响""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是飞船发射的特写镜头。作者怀着崇敬和必胜的信心写出了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语言优美,极有力量。
二、语言运用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的手机一旦报废被丢弃后,① 。卫星亦是如此,当其无法继续正常工作后,就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当然,② ,太空垃圾还包括发射火箭时脱落的碎片、国际空间站航天员外出作业时丢弃的工具以及卫星肢解或相撞产生的太空碎片等,其潜在危害主要表现为碎片撞击损坏航天器及坠落地面伤人两种情况。③ ,已成为当今世界各航天大国颇感棘手的挑战。
解析由"卫星亦是如此"中"如此"及"成了无用的太空垃圾"推断第①处,应填手机报废被丢弃后的状况。由后文"太空垃圾还包括......"可知,②处应指出前文所提及的卫星这一太空垃圾。由危害引发消除危害,而且最后一句"......的挑战"即针对消除危害,③处应填对太空垃圾的处理。
答案①就成了生活垃圾 ②除了报废的卫星之外 ③如何消除太空垃圾这一公害
5.给下面的新闻添加标题(不超过15字)。
北京时间11月7日8时34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实施第三次近月制动,卫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即将开始绕月探测活动。
自10月24日成功发射以来,"嫦娥一号"卫星在长达326个小时的飞行中,顺利实施了4次加速、1次中途轨道修正、3次近月制动,共8次变轨,经历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3个阶段,总飞行距离约180万公里。
有关专家认为,"嫦娥一号"运行状况表明,卫星的设计合理,性能稳定,卫星测量和控制精度达到新的水平,实现了我国航天测控技术的多项突破。
按照预定计划,"嫦娥一号"卫星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测试,卫星上的有效载荷将相继打开,开始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解析解答本题时要注意抓住新闻"标题-导语-主体"的金字塔形特点,紧扣导语来添加标题。新闻对象是"嫦娥一号"卫星,事件是进入环月轨道。主体部分的第一段具体说明顺利进入轨道的情况,第二、三段则主要体现"顺利"。
参考答案"嫦娥一号"顺利进入环月工作轨道
课时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