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阔荒凉。
5.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作用如何?
A.比喻的修辞手法。情景交融的表达技巧。达到了寓情于景,实化愁绪的作用,将无边愁绪写得具体可感。
4.联系下文说说诗人海天愁思是什么?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1.释"惊风""乱飐""密雨""斜侵"
风而曰惊,雨而曰密,飐而曰乱,侵而曰斜,足见客观事物已被诗人投入了情感,是典型的情景交融的诗句。
2.诗中的"风""雨"的本体是什么?
临水芙蓉、覆墙薜荔,本有天然之态,乃密雨惊风,横加侵袭,致嫣红生翠,全失其度。风雨,喻谗人之高张,也就是谗邪的保守势力。
3.诗中的"临水芙蓉"和"覆墙薜荔"你怎样理解?
如屈原一样,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实际上是象征贤能之人。
4."惊""密""乱""斜"写出了谗邪的保守势力怎样的特点?
凶猛、残酷。他们对贤能之士的无情打击,是作者愁思之一。
5.此联所写景物与下联所写景物,在角度上有何不同?
此处为近景,故着意铺陈,用了赋的手法,渲染谗邪小人对贤能之人的残酷迫害。颈联是远景。
6.总结此联:
景中之情,境中之意,赋中之比兴,有如水中着盐,不见痕迹。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1.此联写远景,因近景而起,我处已是惊风密雨,友人之处又如何呢?
2.此联写景也有层次,请同学们说说看,是从哪两上层次来写的?
一高一低,一仰一俯,错落有致。
3.如何理解"江流曲似九回肠"?
诗人融情入景,将内心对友人挂念、担忧之百结愁肠融入千折百回的江流之中,江流之曲亦是愁情之百结。
4.此联上下句在逻辑上具有怎样的联系?
因果关系,之所以愁肠百转,直接原因是"岭树重遮千里目"所致。故而,属于流水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