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思路)。
(一)让学生齐读课文中的诗句。
1、教师问:这些诗句中均有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教师可对这些诗句进行适当点拔)
学生答:是"叶"。
2、教师问:这些诗句中都是用"叶"吗?
学生答:有的诗句用的是"木叶",有的用"叶",有的用的是"落木",而有的用的是"树")
3、教师问:对于"树叶"这个物象,融入诗歌后称呼最多的是什么?
学生答:"木"字
(二)让学生齐读第4-6自然段
4、教师问:古代诗歌中为什么用"木叶"而不用"树叶"?以课文中找出"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提问让学生在第4段中找出"寒风扫高木"和"高树多悲风"的区别。
教师补充"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秋月......高木"是一种落木千山的画面,令人感觉到"空阔"的意味;"高树......扬其波"则给人一种饱满感,使人感觉层层树叶的波动。
特征:树,繁茂的枝叶,枝叶绿色,树干褐绿色
木,枝叶疏朗,黄色,本质的干燥
意味:树,饱满、飘零
木,疏朗、干燥、空阔
木,秋风叶落,常跟离愁别绪联系起来,有悲愁。
5、教师问:由此第四段中对"木"和"树"的比较,作者得出了"木"在形象上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是什么?
学生答: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6、教师问:"木",除了这个艺术特征外,还有没有其它的艺术特征?在哪一段中体现出来?
学生答:第六段:"木叶"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7、教师问:第4段和高6段分别讲了"木叶"的两个艺术特征,那么第5段又讲了什么内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