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 教案4
2018-2019学年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项脊轩志 教案4第2页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亦多可悲"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也表明了文章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中心句)

(二)请思考:在作者眼中,"可喜"的是什么,"可悲"的又有哪些事呢?简要概括。

第1节修缮前后的项脊轩--------多可喜

第2-5段,作者写了几件可悲的事?

A.诸父分家,家族衰败 B.悼亡母C.忆祖母 D.忆亡妻

(三)具体研习:

1、可喜:小阁子的变化

修葺前:狭小(室仅方丈,可容一人)、破漏(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阴暗(又向北,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修葺后:明亮:(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幽雅宁静(借书满架,桂影斑驳,万籁有声,庭阶寂寂)

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天"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作者在这里得到的是读书乐(板书),感受到的是环境美(板书)。小小书斋,给作者带来无限乐趣,借书满架,可见作者是好学之人,作者自幼苦读,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三史,用五种颜色笔圈点《史记》。作者在项脊轩中冥然兀坐,静静地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希望在学业上有新的收获。

作者所记叙的读书画面,体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哪个词语体现了这种静:"万籁有声"指的是"自然界的一切声响",与"万籁俱寂"相比,这是以动写静,诗词中哪些诗句体现了这种手法: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美丽的夜色多沉静,草原上只留下我的琴声"

"房间静静的,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房间里静极了,只有墙上的时钟在滴滴滴地走着"

作者在这里以动写静,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白天小鸟啄食、静,夜晚、"明月""半墙"烘托。"桂树""班驳"描绘,表现作者心境的恬静,闲适。

小结: 第一部分,作者着意写自己在轩中读书怡然自乐的情景,幽静的环境,快乐的读书生活,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这种可喜与下文的可悲之事,形成鲜明的对比。

2、早慧能文的作者,悲的又是什么?

可悲:①大家庭的衰败(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②幼年(8岁)丧母的悲痛(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③去世祖母的企盼(追忆祖母,长号不自禁)作者8岁丧母,作为一个文人,读书走上仕途才能振兴大家庭。35岁中举,60中进士,无法改变现实。

④妻子早亡。(伉俪情深,阴阳永隔。35岁中举,迁徙,发现旧文,悼亡情切。)

小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归有光追忆往事,惘然,凭吊个人遭遇的不幸,写出了对家道中落身世的惋惜和哀鸣,也写出了对亲人的深切怀恋。

六、品细节:

(一)姚鼐说:《项脊轩志》是"太仆最胜之文"。这主要得力于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以表达深挚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