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橡棒相互吸引。其实在人们发现电之初就做了大量的实验,用各种互不相同的物体相互摩擦,发现,被摩擦的物体与丝玻棒相排斥,则必然与毛橡棒相吸引,如果被摩擦的物体与毛橡棒相排斥,则必然与丝玻棒相吸引。可见,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叫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为负电荷。回顾上面的三个小实验可以看出: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例题检测。
其实不知不觉间咱们又学了一种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同学们意识到了吗?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之二:利用电荷间相互作用,若排斥,则带电,且带相同电荷,若吸引,有可能带不同电荷,有可能不带电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方法之三:验电器
出示验电器实物,让学生根据教材图示说出验电器的构造,用两根玻璃棒分别摩擦不同的时间,接触验电器金属球,观察现象并总结。
验电器金属箔张开,且张角大小不同
其实验电器不仅可以检测物体是否带电,还能粗略检验出物体带电的多少。大家有没有想过它是依靠什么原理"验电"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学到这里,不禁有同学想问,电是从哪来的?为什么摩擦能"生电"?其实早在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就揭开了摩擦生电的秘密。物质都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而汤姆生发现,原子还有更小的结构,原子可以分为原子核和绕核高速旋转的电子,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而核外电子带与质子等量的负电。一正一负还等量,这些电荷的作用就会相互抵消掉,因此物体对外不显电性。但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作用不同,有的强有的弱。当不同物质相互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原子核就会把束缚能力弱的原子核的核外电子吸引过来,相当于束缚能力强的得到额外的电子,带负电,而束缚能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因此,
摩擦起电并非创造了电荷,而是不同物质的电子发生了转移,即电荷发生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