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田间释放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减少害虫的繁殖数量,达到既防虫又减少污染环境的效果。
(3)利用环境与生物相互作用传递的信息,适时调整产品的上市时间,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生态系统的稳态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态,又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意义: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协调发展的重要标志。
(3)主要表现:
①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而不受损害的能力。
②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生态系统稳态的维持
(1)稳态维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2)决定因素: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数、遗传基因库、食物网的复杂程度等。
(3)稳态的相对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态就可能遭到严重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当食草动物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3)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和肛腺的分泌物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行为传递的信息类型属于化学信息(√)
(4)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抵抗力稳定性较低(×)
(5)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的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
(6)与自然池塘相比,人工养殖池塘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高(√)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各种信息,属于行为信息的是( )
A.萤火虫发出的光 B.鸟类的鸣叫声 C.孔雀开屏
解析:选C 光、声音等属于物理信息,孔雀开屏属于行为信息。
3.生态系统具有信息传递功能,下列属于物理信息的是( )
A.牛膝草分泌蜕皮激素加速采食害虫的蜕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