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生物结业考试总复习 初一上册(一)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课标考点]
知识目标
1、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掌握生物与非生物的主要区别。
2、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列举生物圈的范围。
4、阐述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5、概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探究实验能力、学会探究过程,学习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3、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热点关注 1、 生物特征的判断
2、 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计
3、 运用生态平衡的观点和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 [主干知识] 第一章 认识生物
考点1生物的基本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2观察法及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考点3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分为: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第二章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考点1 生物圈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划分,向上10千米,向下10千米,合计20千米厚)。
内容(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表面)。
作用(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考点3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考点4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存的各项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考点5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考点6 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组成:生态系统是由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组成的,其中生物部分又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大部分是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3、食物链和食物网: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特点是逐步消耗,物质流动特点是反复循环。
4、生态系统具有调节能力和生态破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是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人类活动是对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5、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有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水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有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和园林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中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考点6调查法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如实记录,对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考点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
对照实验:定义: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一组实验只有一个不同条件,即只有一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