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围绕中心话题组织学生活动。运用好科学视野、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验、科学探究、资料卡片等栏目,除了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外,还可以组织演讲、资料展示、辩论等学习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思考、学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获得新知,提高认识。
2.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措施,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产生问题,通过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本节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按照人类使用含硅化合物的发展,以自然界存在的硅酸盐、二氧化硅,引导学生认识身边形形色色的硅酸盐,了解二氧化硅和硅的性质特点,知道平凡而神奇的硅对人类文明所产生的重大影响,通过学习过程的体验,形成正确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本节的教学重点:硅酸钠、单质硅、二氧化硅的性质。
本节的教学难点:硅酸钠、单质硅、二氧化硅的性质。
本节有较多与生产和生活实际相联系的内容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知识,因此在学习硅和二氧化硅性质的同时,注意联系生产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和现象,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硅酸盐产品,以及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含硅材料。
本节没有明确给出和限定学习关于硅的具体化合物,教材突破传统的以物质为中心的模式,不再追求从结构、性质、存在、制法、用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学习和研究物质,而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教材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和物质属性与社会生活的多方面联系,可以帮助学生避免机械孤立地学习和记忆相关物质的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对含硅物质优美的阐述和历史发展过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硅这一种古老而具有青春活力的元素。
课时分配
二氧化硅和硅酸 1课时
硅酸盐、硅单质 1课时
第一课时 二氧化硅和硅酸
教学设计
教学思路
本节课注重从用途入手学习重要的性质,注重培养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中学习知识。本节课抓住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节省了时间,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于扩大知识面,最终达到提高科学素养的目的。具体做法如下:
1.从用途入手(观察图片,联系实际),掌握二氧化硅、硅酸盐的化学性质。
2.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习。注意把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进行比较,通过复习CO2的性质,温故而知新,学习SiO2的性质。同时把碳酸钙、硅酸钙进行比较,硅酸和碳酸进行比较。
3.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存在、用途及硅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2.了解二氧化硅的存在、物理性质。
3.了解二氧化硅的网状结构,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4.使学生初步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
教学重点
二氧化硅的用途、性质,硅酸的性质。
教学难点
二氧化硅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相关实验器材及药品。
2.学生预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