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三大类岩石都可以在地下重熔再生,形成岩浆,所以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如图中A。
3,读箭头明确彼此关系。(各箭头含义)
(1)岩浆经侵入或喷出,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包括侵入岩(如花岗岩)和喷出岩(如玄武岩),这一过程为冷却凝固作用,如图中①。
(2)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下,形成沉积岩这一过程,可称为外力作用,如图中②或③。
(3)岩浆岩、沉积岩及已形成的变质岩在一定的温度与压力作用下,形成变质岩,这一过程为变质作用,如图中②或③。
(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重熔再生形成新的岩浆,这一过程为重熔再生作用,如图中④。
4,各岩石的特征:
沉积岩的两大特征: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
变质岩的形成区域:与岩浆岩相接助的部位
岩浆岩的两大类:侵入岩和喷出岩
5,各岩石的代表岩石
侵入岩→花岗岩(坚固,建筑材料);喷出岩→玄武岩(有流纹,有气孔);
沉积岩→石灰岩(化学沉积)、砾岩、砂岩、页岩等;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等。
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二,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坦。其中侵蚀和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最为显著,如下表所示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
作用 风力
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地下河、溶洞、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 冰川
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例:挪威峡湾) 海浪
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
作用 冰川
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 流水
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