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学案(1)
2019-2020学年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学案(1)第2页

  A.子圉和宋国宰相都认识到了孔子了不起,但却都阻止孔子得到国君的赏识和任用。表明决定人们取舍的往往不是是非判断,而是对私利的算计。

  B."曾从子善相剑"的故事表明为利益所驱使的人是不可信的。要从基于"义"还是基于"利"的前提对别人的行为动机作清醒分析,准确判断。

  C."毁树容易种树难"的故事说明,一个正直的人不会阿谀奉承别人,是很难干成事业的。它启示人们,在官场中,为人处世不能太正直了,那样会处处碰壁。

  D."富有涯乎"的故事表明财富不在多少,知足就好,知足常乐。韩非对人的物欲本性深有体察,所以借管仲的话,给人以警醒。

  【解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和"(或人际关系)的重要。

  6.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辞赋是词和赋的统称。"辞"产生于战国时的楚国,也叫"楚辞",以屈原《离骚》为代表,又称"骚体"。"赋"的名称则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体制。

  B.骈文是一种和散文相对的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它的最大特点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C.古文又称古体文,是唐人对唐以前的文体的称呼。中唐时韩愈、柳宗元等发起的古文运动,实际上是一种先秦两汉散文的回归。

  D.笔记体散文,属于古文中的杂记一类,因随笔所记,体制短小,形式活泼,故名笔记文。它特色各异,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重品评人物,沈括的《梦溪笔谈》重经世致用等。

  【解析】 古文这一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以前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无所谓古文之称。唐人所谓古文,其实就是与当时流行的骈体文相对称的散文。就形式来说,它是一种奇句散行文句长短不限的文体。因为这种文体的倡导者、中唐时的韩愈、柳宗元等主张恢复先秦两汉时代的散文传统,所以称之为古文。

  二、文本精品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鳣似蛇,蚕似蠋。人见蛇则惊骇,见蠋则毛起。渔者持鳣,妇人拾蚕,利之所在,皆为贲、诸。

  ......

  杨朱之弟杨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而吠之。杨布怒,将击之。杨朱曰:"子毋击也。子亦犹是!囊者使女狗白而往,黑而来,子岂能毋怪哉!"

  ......

  桓公问管仲:"富有涯乎?"答曰:"水之以涯,其无水者也;富之以涯,其富已足者也。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乎!"

  ......

三虱食彘,相与讼。一虱过之,曰:"讼者奚说?"三虱曰:"争肥饶之地。"一虱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