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议论......)
(教师归纳,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板 书:
第2课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多媒体课件显示:
战国时期的百家思想
学派 代表 主要观点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膑 生 孟子的思想有仁政学说,方法--尊王贱霸,王道之治;重民。人性本善。"养浩然之气"--先义后利,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师 你概括得太好了。那么荀子有什么主张呢?
生 "明天人之分""制天命而用之"。人性本恶。治国以礼为主,礼法并施。
[问题探究]
师 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他们对孔子思想的最大发展是什么?
生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中"爱人"的思想,提出仁政学说。
生 孟子的仁政学说的核心就是得民心,因此"仁政"的关键是重民,重民就是顺"天命"。
师 你们两位提炼和分析的能力很强。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孟子提出"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是劝说统治阶级要善待民众,不要过分地剥夺他们。民本思想是孟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也是对孔子民本思想的发展。孟子总结战国时期各国治乱兴亡的规律,提出了一个富有民主性的著名命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孔子"仁"的基本内容属于道德伦理范围,孟子将"仁"的思想扩展到政治思想领域,要求统治者用政权的力量加以规范,作为统治者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这一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