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第6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新一线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2 第6单元 单元高效整合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程度有所减轻,故D项错误。]

  二、中国古代各时期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客观环境 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 政治条件 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历代统治者制定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土地政策、赋税政策等 科技条件 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 国内外交流条件 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群众条件 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对点训练]

  2.(2019·乌鲁木齐诊断)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规定:凡在内府役做的工匠,"量其劳力,日给钞贯。"这一规定客观上推动了(  )

  A.民间手工业迅速发展   B.小农经济的巩固

  C.激发工匠生产积极性 D.商品经济的发展

  D [材料中"量其劳力,日给钞贯",付给工匠一定的薪金报酬,会扩大工匠消费,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

  三、影响中国农耕经济向近代化变革的因素

  1.制度性因素

  (1)土地私有制:中国封建社会最基本的土地制度是土地私有制。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土地私有制贯穿封建社会,延续两千多年,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经济基础。

  (2)土地私有制的负面影响:土地私有制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土地兼并现象使得古代中国的农耕经济始终在低水平的状态下运行,很难实现社会经济财富的积累,无法使财富转化为商业资本。

  2.政策性因素

(1)重农抑商政策:产生于战国时期,其目的在于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以促进国家财富的积累,服务于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后来为历代王朝所沿用,成为古代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到封建社会后期它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