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在阅读的基础上,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表述: "无论选择哪个方向"和"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
2、将学生分成三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及其景观差异。
3、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4、讲述:植被是自然景观的组成要素,并具有指示自然环境特点的作用。提问:按照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变化规律,我国自然植被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课件展示反应典型景观的植被)
得出结论:我国自南向北植被呈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
林的有规律变化;北部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荒漠等植被类型。
5、总结:我国自然环境差异显著,并呈现有规律的变化。
6、讲述:在那自然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提问:同学们能说出我国农业、人口、城市、交通线分布的特点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呈现怎样的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归纳。
7、提问:地理环境对我们的生活也有很大的影响,大家能否举例说一说? 学生阅读教材图5.2和阅读材料,并补充其他方面的案例。
8、讲述:我国显著的地理差异既反映在自然环境方面,也体现在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些自然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提问:作为我国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自然事物,同学们能说出哪些?(秦岭、阴山、贺兰山等)
9、在这些可以作为划分地理差异界线的地理事物中,"秦岭-淮河"一线则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
引导学生对比教材图5.3和图5.4,提示他们从农田类型、主要农作物、作物熟制、居民特点、传统交通方式等方面加以比较。
10、讲述:"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认识和理解。
三、活动巩固
1、引导学生完成"活动"第1题,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