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识记"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理解"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条件,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点,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
过程与方法
1.联系中国农业合作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史实,比较中苏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异同点。
2.从探讨"斯大林模式"入手,广泛、深入地了解苏联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初步学会收集、整理历史资料。
3.引导学生从宏观上认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问题,注意横向对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办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建设失误的分析,认识到搞经济建设必须遵循经济规律,坚定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斯大林模式利弊得失的探讨,总结历史经验,借鉴历史教训,树立改革和创新意识。
重难点分析
重点
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及利弊。
难点
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介绍斯大林上台时苏联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国际上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孤立无援;国内工业生产极其落后,到1928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一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苏联基本上-还是一个只能输出农产品、输入机器设备的落后农业国。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5页资料卡片,从而进入正课学习。
一、斯大林的工业化之路
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方针和过程。
生: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讨论回答:苏联通过1928至1932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和1933至1937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实现工业化。苏联社会主义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