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病毒》教学设计
主备人:卢亚丽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教材在介绍动物、细菌、真菌后,本章介绍病毒。在学生学习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后,再学习病毒这类特殊生命形式,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生物界的几大类群。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病毒的种类、结构、生活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第五单元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的内容,这是学习"病毒"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没有细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二、学情分析:
信息的时代,学生通过媒体等渠道初步认识艾滋病、禽流感、非典等疾病,对病毒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病毒是怎样感染人体的,它在人体内是怎样繁殖的,它有哪些特征等,学生是知之甚少的。学生对"辩证的看待病毒与人类的关系"的了解不全面,有待进一步提高认识。
八年级的学生喜欢推理,但逻辑性不强;热情高,但耐性不足。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学生的素质相对较高,有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的内容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课后"再学习"较自觉。学生有一定的相关知识,但是不全面。
三、学习目标:
1、能够识别各种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和生活,明确病毒是生物。
2、认识病毒与人类的关系,认同病毒可以为人类造福。
四、学习重点:
1、病毒的主要特征;
2、病毒的结构组成;
3、病毒的生活。
五、学习难点:
病毒的结构与繁殖。
六、课堂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以艾滋病及相关图片导入
提问: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
听讲、体会
回答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激发兴趣,初步区分细菌与病毒。
自
主
学
习
病毒的发现 1.19世纪, 首先发现了病毒。
2.伊万诺夫斯基的结论:烟草花叶病原体是一种比细菌还要小的病原体,他把这种病原体叫做 。
3.病毒比细菌小得多,必须借助 才能观察到。 看书、做题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