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韩愈
梁 衡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文章写得好是真的。他的许多警句,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跨越了一千多年,仍在指导我们的行为。
但由文而读其人却是因一件事引起的。去年,到潮州出差,潮州有韩公祠,祠依山临水而建,气势雄伟。祠后有山曰韩山,祠前有水名韩江。当地人说此皆因韩愈而名。我大惑不解,韩愈一介书生,怎么会在这天涯海角霸得一块山水,享千秋之祀呢?
这要追溯到宪宗皇帝恭迎佛骨的盛大活动,韩愈冒死进谏,便是"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这一贬,不同于李白的怀才不遇、柳永的屡试不第,他们不过是登山无路,韩愈是已登山顶,又一下子被推到无底深渊。
他到了潮州后,发现这里地处偏僻,文化落后,弊政陋习极多极重。于是他到任之后,连续干了四件事:一是驱除鳄鱼,二是兴修水利,三是赎放奴婢,四是兴办教育。一个人为官不说假话,为政务求实绩,这在封建时代难能可贵。他又倡导古文运动,领导了一场文章革命,他要求"文以载道""陈言务去",开一代文章先河,砍掉了骈文这个重形式求华丽的节外之枝,而直承秦汉。所以苏东坡说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他既立业又立言,全面实践了儒家道德。
当我手倚韩祠石栏,远眺滚滚韩江时,我就想,宪宗迎佛,满朝文武,就是韩愈敢出来说话,如果有人在韩愈之前上书直谏呢?长安大殿上的雕梁玉砌在如钩晓月下静静地等待,秦岭驿道上的风雪,南海丛林中的雾瘴在悄悄地徘徊。历史终于等来了一个衰朽的书生,他长须弓背双手托着一封奏折,一步一颤地走上大殿,然后又单人瘦马,形影相吊地走向海角天涯。
悲壮二字,无壮便无以言悲。这宏伟的韩公祠,还有这韩山韩水,不是纪念韩愈的冤屈,而是纪念他的功绩。
李渊父子虽然得了天下,大唐河山也没有听说哪山哪河易姓为李,倒是韩愈一个罪臣,在海边一块蛮夷之地施政八月,这里就忽然山河易姓了。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希望不朽,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但哪一块碑哪一座庙能大过高山,永如江河呢?我心中渐渐泛起这样的四句诗: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八月为民兴四利,一片江山尽姓韩。
(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