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内容目标】
(1)通过观察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理解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进而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简单规律。并学会书写1至18号元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作图的方法感受和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和原子半径变化的周期性。
(3)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体验钠、镁和铝性质的递变性。
(4)根据教材所给的资料,通过观察、讨论和总结的方法理解14号至17号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5)通过观察教材后所附的元素周期表,认识周期表的基本结构,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位置的关系。
(6)通过教材所提供的"活动与探究"和"问题解决",理解元素的位置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三、重难点分析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主题2(元素周期律)和主题3(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它们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主题2中的一个难点是关于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关于"什么是元素的性质?"这一问题学生不易理解,学生往往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混为一谈。元素性质与单质或化合物性质之间的联系学生也不易理解,而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是体会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关键所在。
主题2中的另一具难点是理解"化合价也是元素的一个性质",因为化合价的概念是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的,而且在初中化学中对化合价本身就没有太多的介绍,所以学生不易理解这一内容。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写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学生也不易掌握,因为有一些物质如高氯酸等是第一次接触,因为信息量较大,也造成学生学习的困难。
主题3中的一个难点是关于周期表的结构,特别是纵行数与族数的关系,以及从左至右每一族的排列,学生比较容易出现想当然的情况,以为每一个纵行就是一个族,以为第VIII族是属于副族等等。另一个难点是关于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界线两侧的元素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表现出一定的非金属性,学生比较容易误会成非此及彼的关系。
另外,主题1的关于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也是一个重点内容,由于它是《化学2》的第一节课,学生以前学习的知识遗忘较多,学习起来也有一定困难。
四、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