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2.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教案
新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2.3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教案第1页

第3节 原子结构的模型

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与修正(第1课时)

"原子核式结构发现"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用"特殊-一般"的归纳式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充分利用"角色效应",让每一位学生都扮演小科学家,在假想让时光倒退100年的前提下,一起作原子世界的科学探索,努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l)了解a粒子散射实验和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教学重点]

a粒子散射实验原理及原子核式结构的建立。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准备]

高亮度液晶投影仪、实物展示台、多媒体、鸡蛋1只、盛水烧杯1只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出示一只鸡蛋并设问:假如你以前从来没有吃过鸡蛋,甚至没有见过鸡蛋,你想知道蛋壳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把它打碎!

又问:如果你不想打破它但又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有什么办法呢?

学生议论,提出实验方案:透视、摇晃、称量......等等

演示实验:将鸡蛋放入清水中。

实验现象:这只鸡蛋漂浮在水面上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假设

演示实验:得出鸡蛋里面是空的

归纳得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索时常用的思维方法:即观察物理现象--建立理想模型--理论实验验证。

(注1:用1只鸡蛋作为课题的引入,一是寓意原子的核式结构;二是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们对第一个问题会不介意,对第二个问题觉得有点棘手。但为了能展现他们的聪明才智,个个开动脑筋争先恐后地发言。当他们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时,他们感到惊讶,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猜测,此时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创设具有感染力的物理情境,能激活课堂教学气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第三是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l)电子的发现

简单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

提问:①不同物质都能发射电子,这说明了什么?②电子的发现有何意义?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2)汤姆生原子模型

根据原子是电中性的、电子是带负电的事实,让学生讨论、猜测原子的结构投影展示学生提出的原子结构方案,并介绍汤姆生原子模型。

课件演示:汤姆生原子模型(如图1所示,说明:球体表示带正电荷的物质,黑色球形小粒子表示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