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等到脚步声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
(2)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
16.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6分)
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8分)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对文章思想情感的把握,离不开时代背景。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许多文章时代背景都不是直接交代的,需要考生阅读全文,提取文中信息,来推断出时代背景。例如,2008年高考2卷散文阅读题季羡林的《马缨花》的时代背景线索:
1.当时正是"万家墨面没蒿莱"的时代,北平城一片黑暗。
2. 时间也过得真快,才一转眼的工夫,已经过去了十三年。
3.--选自《光明日报》1962年10月1日。(注意:考卷上面无废话,注释更要引起注意。)
首先,"万家墨面没蒿莱"是鲁迅的诗句,鲁迅以深沉的笔调描绘了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社会中人民的困苦生活,万家凋零破败,淹没在蒿草丛中,人民在生存线上挣扎。
其次,"北京"解放前叫北平。由此可判断,文章前半部分写的是解放前事情。"过去了十三年"就到了"1962年10月1日",由此可断定文章前半部分写的是1949年之前事情。后4段写的是1962年的事情。可知本文通过新旧社会对比,抒发了生活在新社会的喜悦之情。透视作者经历,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如:
14、作者为什么说"有孤寂之感"?(4分)
【参考答案】
① 作者独自住在阴森凄苦的大院里;(自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