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的。(猥、以、当、非、陨首、报,句意对)
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的辛酸苦楚,不仅仅是蜀中人士以及梁州、益州的长官们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辛苦、所见明知、皇天后土、鉴,否定判断句式,句意对)
微任务活动二 梳理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1.本文题目为"陈情表",通过阅读文章,回答:是谁向谁陈情,陈什么情?本文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是李密向晋武帝陈情。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②前两段是叙事,后两段是说理求情。叙事部分把矛盾摆在皇帝面前: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而朝廷诏命特下,因此使自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狼狈境地。第三段重在说理--自己解决矛盾之理:朝廷倡导孝道,祖母正是"无臣,无以终余年",需要自己尽孝道的时候。第四段据第三段之理,着重陈情:"愿乞终养。"
2.阅读第一、二段,思考:对于朝廷的征召,李密打算"辞不赴命",但是要让晋武帝接受,十分困难。李密是怎么说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就当时的处境来看,如果李密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甚至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一开始不谈上表的目的,而是从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谈起,回忆了幼时的悲惨遭遇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困境,营造出一种情感氛围,使下文提出"辞不赴命"的请求有了必要的感情依据。
要说服晋武帝,只有"情"还不够,还得晓之以理。李密先历数"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的"国恩",极写"刘病日笃""告诉不许"的狼狈处境,把尽忠与尽孝不能两全的苦衷揭示出来。再把晋朝"以孝治天下"作为理论根据,说明"辞不赴命"的原因,把握武帝的心理,化解武帝的疑虑,为提出要求铺平道路。提出要求之前,又合理地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解决办法,既做到忠孝两全,又区分轻重缓急,让晋武帝无法拒绝。最后提出要求,也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
3.从全文来看,李密对祖母刘氏的"孝"表现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臣侍汤药,未曾废离;②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③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不能废远;④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假设晋武帝与李密面谈,晋武帝问李密:"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你能从文章中找出李密对答的理由吗?李密是如何解决"忠"与"孝"这一矛盾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能。②既叙之以事,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李密通过剖明自己的心迹来打动晋武帝: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将以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对照,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地打动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出仕的唯一原因只是祖母病重,从而满足自己"不废远"的要求。
5.李密在本文中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并没有对孝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加以节制,取得了极为真切、动人的效果,试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而写的。从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