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要素的整体性 地势低平,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由于降水丰沛,地表水丰富,地貌深受流水作用影响。湿热的气候形成了茂密的森林。热带雨林植被和气候、水文条件又影响土壤的发育 地势较高,热量相对不足,且海洋水汽难以大量输送到高原上,因而形成热带疏林草原气候,进而形成了不同的水文、生物、土壤条件和地貌景观
(3)不同区域之间相互联系,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思考
1.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在河流中上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使河流含沙量增加,下游河道淤积,从而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易发生洪涝灾害。
2.为什么说自然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答案 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使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所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探究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材料一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就是干旱,年降水量小于200 mm。主要原因是距离海洋远,且有高山阻挡,海洋湿润气流不易到达,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材料二 从有文字记载开始,黄土高原就属于森林草原区,在西周春秋时期,森林覆盖率达53%,当时河流大多比较清澈,枯水季节流量也较大。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放牧、农垦活动等加大,到宋代以后,"郁郁葱葱,绿荫冉冉"的景观就消失了。到了明清以后,已经达到无地不耕的地步,且大量陡坡被开垦,水土流失大大加强。森林只零星地分布在偏僻的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