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文化 (2016·全国Ⅱ,24)魏晋时期文字的演变 5年4考 (2016·全国Ⅲ,26)唐代统治者的观点对艺术地位的影响 (2016·全国Ⅱ,41)中外文化交流(玄奘西游与鉴真东渡) (2014·全国Ⅰ,25)唐代儒学的发展变化
主题一 通史角度认识唐代中期门阀政治衰落的原因
【主题综述】
经济上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士族经济遭到冲击 文化上 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政治上 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举的政治特权 【针对训练1】 (2018·重庆四模)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至宋代,政府取消谱官,家谱皆由私家编修。推动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世袭政治的瓦解 B.理学思想的传播
C.选官制度的变革 D.商品经济的发展
解析 隋唐以前,选官制度推行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因而官府定有谱局以考门第,隋唐至宋推行按才学选官的科举制,不再按门第选官,因而没必要再设谱官,故选C项。战国至秦汉时期,世袭政治即已瓦解,A项错误;理学强调伦理道德,重建伦理纲常,这与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无关,B项错误;材料中由官修变为私修,体现家谱重要性的降低,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D项错误。
答案 C
主题二 从位高权重到分散相权的中央中枢机构的演变
【主题综述】
(1)秦始皇创立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辅助皇帝处理政事;汉初丞相地位进一步提高,同时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2)皇权与相权矛盾激烈,汉武帝开始设置内侍机构,作为皇帝的辅助,以牵制相权。
(3)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隋唐发展成为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皆为宰相,实质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4)封建社会中央中枢机构的变化,围绕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进行,客观上有利于防止专权、惩治腐败。
【针对训练2】 (2019·河北保定模拟)魏晋南北朝时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材料中三省制演变( )
A.从制度上消除了腐败的根源
B.是人治与法治的紧密结合
C.是权力分割与制约的产物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解析 据题干"宰相事权,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协同行使。隋唐又进一步完善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的分工协作。宋元之际三省制消亡,仍沿袭群相旧例,设丞相、平章、参政、左、右丞等多名官员,会议处理朝廷机务"信息,可知只是宰相权力的分割,从而相互制约的因素产生,故选C项。
答案 C
主题三 隋唐科举制体现的相对公平、开放思想
【主题综述】
(1)隋唐科举制度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的作用,有利于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庶族知识分子进入仕途,登上政治舞台。
(2)科举制是面向全阶层的读书人,实行相对公平的竞争,国家掌握了选拔官吏的权力,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3)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4)从选才方式和原则来看,科举制度以考试为核心,分设科目,面向广大读书人的公开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