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而易见,鞭子不值五万元。
(2)富者子知道真相,但是他却执迷不悟,结果只能是击马而折,坠地而伤。
4.自主理解,畅谈寓意
(学生可不受课文束缚,各抒己见。)
(四)探究讨论:回归文本,研读寓意
1.齐读第二段
2.展示背景材料
中唐时期社会上流行着一种很不好的风尚,许多官员好高骛远,往往认为自己的才能与地位不相符,片面地追求那些高爵位以炫耀自己。如此之势,引起了社会上一种广泛地追逐虚名而不重务实的浮夸之风。
3.思考探究:鞭子与官员有何联系?
(1)鞭的特点与文中提到的某些官员的特性有何相似之处?
【明确】A.鞭的特点:黄而泽的外表引人注目
B.官员的特点:今之栀其貌、蜡其言,以求贾技于朝者,
(2)鞭的使用状况与某些官员的工作能力有何对应关系?
明确:A.鞭的使用状况:"然犹持之三年"、"因大击,鞭折而为五六,马踶不已,坠于地,伤焉"
B.官员的工作能力:"居无事,虽过三年不害。当其有事,驱之于陈力之列以御乎物陈力:出力。御:治理,夫以空空之内,粪壤之理,而责其大击之效,恶有不折其用而获坠伤之患者乎?
4、思考:本文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明确】(1)有感于这种社会风气的危害之重,而借卖鞭买鞭之事讽刺世俗之风。
(2)批判的具体内容:
A.表面是讽刺了那些平庸无能的小人求其过分的欲望,告诫人们不要被虚伪所骗,更不要被骗后仍执迷不悟;
B. 深层含义:直斥统治者(暗讽皇帝),使空无内物的小人爬上高位
(3)手法:类比、比喻(隐喻)
(五)课堂小结:
1.小结课文:本文紧紧抓住鞭的质地、作用进行描绘,并使之与朝中官员的个人能力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巧妙的隐喻关系。有力地对当时官场中言过其实的不良风气的讽刺与抨击,警示朝廷要慎于用人。
2.感受精神:"文格见人格",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身上有什么精神品质值得你学习。
【参考】敢于批判社会时弊、关心社会的精神品格。
(六)拓展练习:《鞭贾》先叙后议。叙述部分借助寓言、生动形象,议论部分寓意深刻、画龙点睛。本文的写作思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请模仿这种文章思路,在以下几段文字材料中任选一段,挖掘其寓意,续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
【说明】难度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