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过 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投影)
本文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他是伟大的俄国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这篇文章写的是沙俄时期穷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 理清脉络 解决生字词
1 自由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阅读提示:1 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利用工具书等理解词语的意思
2 理清文章脉络
3 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与同学交流
4 提出疑问 互相解决
2 汇报读书
3 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解疑
三、抓住关键词,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动(注意省略号的用法)
1、读课文第1到第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体现桑娜从邻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词语是什么?从课文中找出来。(忐忑不安)
板书:忐忑不安。
2、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1)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
他会说什么呢?
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
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用"既(想到)......又(想到)......也(想到)......还(想到)......"来概括地说一说。(说话练习)
(3)是啊,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想了这么多的事情,难怪她忐忑不安。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忐忑不安的意思。
4、再读课文9~11自然段。
5、根据桑娜的心理活动,串读课文(揣摩心理活动)
6、你从哪几个自然段中可以读懂"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第3到8自然段),读一读,找出原因。
口头句式训练:联系课文补充句子。
(1)如果桑娜不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2)如果桑娜把这两个孤儿抱过来---------------------
(3)桑娜想:与其--------------不如----------------宁可-----------------也要-------
(根据体会桑娜的心理揣摩不充句子)
四 、再读课文第3到8自然段,读出感受。
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谈谈桑娜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业: 练习朗读桑娜内心忐忑不安的句子,再次体会
生字词语
板书:
9 穷人
桑娜 忐忑不安
善良
反思:在第一课时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后,直切主题---桑娜的内心活动,通过口语练习,想象等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桑娜的美好品质。
第 二 课 时
一、学习"他会说些什么""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
自由朗读课文,从第12自然段开始,读完全文。桑娜和渔夫的对话中,出现了两次沉默,请找出来。
(1)桑娜为什么沉默?在这两次沉默中,她分别会想些什么?
联系课文体会:(揣摩心理)
"沉默"这个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
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2)渔夫为什么沉默?心里在想什么?(天气的恶劣和生活的压力使渔夫沉默了)
二、引读第12到19自然段,联系课文谈理解。
桑娜是怎么对渔夫说抱回孩子的事的?渔夫又是怎么说的?找出相关内容,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引读第21~23自然段,体会桑娜的心理活动。(注意省略号的用法)
1、读第24自然段。联系渔夫的沉默,谈一谈从渔夫的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2、从这句话可看出渔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一事当前先为别人着想,充分体现了渔夫的美好心灵。
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熬"字反映出渔夫明知困难大,也宁愿自己多受苦。同时也体现了渔夫的坚强精神,说明渔夫同桑娜一样有关心他人的美好心灵。
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渔夫不仅同意把孩子抱来,而且催促桑娜把孩子抱来,怕孩子醒来知道妈妈死了,心灵受创伤。渔夫完全为孩子着想,至于自己负担,完全置于脑后,可见渔夫心地多么善良。
3、完成句子:
渔夫心里想:如果不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如果把这两个孩子抱来,________________。
与其________________,不如________________。
宁可________________,也要________________。
四、分角色朗读第12到27自然段。
五、展开想象,续写《穷人》(作业)
板书:
9 穷人
桑娜 渔夫
善良 勤劳
反思:在执教本文时我注重了文章中的人物心理揣摩,特别是省略号的应用,通过创境、想象、朗读、省略号内容的想象补白等方法让学生体会人物的美好品质。另外通过环境描写的体会,从侧面再次体会沙俄时代劳苦人民的困苦生活及主人公的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