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天津市2010届高三历史复习专题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第2页

  年俄共"十大"通过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决定,苏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1922年苏联成立。 1925年联共(布)"十四大"通过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1927年"十五大"通过农业集体化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

  

  3、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民主党派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与中国共产党之间形成了亲密合作的关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创建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此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团结各阶级、阶层力量,巩固人民民主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等方面,承担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将民族区域自治确立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省级民族自治区有5个。新中国建立后,在民族聚居地区广泛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曲折历程

由于连续不断的政治运动的影响,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国初期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势头没有能够持续下去。从1957年反右派运动开始,民主法制建设出现停滞和倒退。反右派运动开启了党可以不受宪法和法律约束的先例,由此中断了建国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进程。反右派运动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