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致命的打击,谈迁垮下去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2)出示:"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
师:这句话中有一个词--挣脱。谈迁要挣脱什么?(痛苦,伤心)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从痛苦,伤心中挣脱出来?
生:是信念,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的信念。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坚强,顽强、韧性)
师: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插图。他就是谈迁---一位饱经风霜、尝尽人间疾苦的老人,但他更是一个性格坚强、信念坚定的强人。让我们带着对谈迁的敬佩再来一起读读这句话。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品悟谈迁二写〈国榷〉的艰辛以及他的不垮之志。
师:可是,20多年的心血,4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静下心来,再来读一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再次走近这位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你最有感触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老师发现会读书的孩子都已经拿起了笔。)
指名交流。
(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是啊,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谈迁"四处寻访,搜集考察"据史书记载:顺治十年(1653年),60岁的他,携第二稿远赴北京。在北京两年半内的时间里,他走访了170多位明朝遗臣、故旧,搜集明朝遗闻以及有关史实,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对文稿加以补充、修订。我们可以想象在这些时间里,他会遇到多少困难和挫折。然而,再多的困难也压不垮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生读句子,谈感受。)师:终日是什么意思?是啊,环境如此恶劣,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再到晚上,谈迁"一袭破衫,终日奔波"
师:我们可以想象,为了使这部书更加完备、准确:清晨,凉气袭人,当人们呆在家中还未出门时,谈迁 ;中午,烈日当空,当人们在大树下乘凉、聊天时,谈迁 ;傍晚,当人们已回到家中准备休息时,谈迁依然 。但狂风吹不倒他,风沙压不垮他,困难挫不败他,因为他心中始终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立志要编写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多么令人敬佩的老人啊!
(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生读句子,谈感受。)
师:是啊,一天的奔波,谈迁已是筋疲力尽,本该好好休息,但谈迁依旧"面对孤灯,奋笔疾书"(板书:奋笔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