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教研课《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案(八年级上册地理)
免费下载教研课《中国的自然环境》教学设计教案(八年级上册地理)第1页

平川区魏家地学校初中地理导学案

周课时 共3课时 年级、科目 八年级上册地理 教师 王浪利 教学内容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二次备课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分布特点,培养学生判读、分析等值线分布图的技能。

2.初步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划分地区等,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

2.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特征的技能。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明确气候也是一种资源,而且是我国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2.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分析、归纳、概括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教学媒体:

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区挂图,几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处理作业。

  2.问题:什么是等温线?

〔板书〕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板书】一、气候复杂多样

 1.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一个重要标志。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看书图2-14,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

〔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C,难怪两地景观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全国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7月平均气温图――等温线分布图。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什么是等温线分布图?根据所学过的知识,利用各点的气温值,绘两幅气温图(发给学生气温分布空白图)。

要求:①绘出等温线。

②观察图1、图2回答:若两图表示同一区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有何不同?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绘图,然后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图1等温线排列比较密集,说明南北温差大;

图2等温线排列比较稀疏,说明南北温差小。

〔启发引导〕根据上面的等温线知识,我们分析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看我国冬夏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指导读图〕首先看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要求观察:

① 黑龙江最北部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 海南省的1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 我国南北1月气温相差多少摄氏度?

④ 找出0°C等温线,并在图上用彩笔描绘出来;观察0°C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区。

⑤ 比较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看一看等温线疏密程度如何?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

〔指图总结〕

(1)冬季等温线排列密集,说明冬季南北温差大。黑龙江最北部1月平均气温在-32°C一下,海南省1月平均气温在16°C以上,我国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1月平均气温0°C等温线大致通过秦岭-淮河一线,向西到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

〔板书〕一、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这么悬殊呢?

我国7月平均气温

2.活动:

  (1) 读图2-14,找出0℃等温线。

  (2)找出我国1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算一算,我国1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3)读图2-15,找出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和最高的区域。算一算,我国7月平均气温南北温差约为多少。

〔出示投影片〕"冬至日的光照及昼夜"

再读课本中"冬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昼长时间"表。

〔讨论〕①冬至日,太阳光直射哪个半球?

  ②这时我国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高还是低?为什么?

  ③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个昼长?为什么?

  ④这时北方和南方相比较,哪里获得的太阳光照多?

〔结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我国北方正午太阳高度比南方低,阳光小角度斜射。再加上北方昼长也比南方低,自然北方获得的太阳光热就比南方少。除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这两个因素,还有冬季风的影响。

〔录像〕《季风的形成》中节选《影响我国的冬季风》。

引导学生读课本4.6图,思考以下问题。

〔思考讨论〕

① 冬季风的源地是哪儿?风向如何?

② 冬季风对我国北方和南方气温的影响在程度上有什么差别?

③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和台湾岛能受到冬季风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

〔概括总结〕

冬季风南下,我国北方首当其冲,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且冬季风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崇山峻岭阻挡,势力渐弱,故南方受冬季风的影响而降温的程度远低于北方。综合以上因素,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冬季风南下对北方的影响显著是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悬殊的形成原因。

阅读:为什么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很大

  我国位于北半球,南北跨将近50个纬度。在冬季,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对北半球来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角越低。我国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比南方低,白昼短,得到太阳的光热少。另外,我国北方地区邻近冬季风的源地,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冬季风在翻越重重山岭到达南方地区时,风力大大减弱。所以,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冬季低温可达-30~-40 ℃,滴水成冰,大地白雪皑皑;而海南省冬季平均气温在20 ℃左右,气候暖热,到处绿树成阴。

〔提问〕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很大,那么夏季气温是不是相差也很大呢?我国夏季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呢?

〔读图〕用同样方法,分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读图要求(可要求学生依据1月平均气温图的方法,分组讨论,列出读图提纲):

① 黑龙江最北部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② 海南省的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

③ 找出我国7月气温最低的地区在哪儿?那里气温大约是多少摄氏度?为什么这里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指图总结〕

(1)夏季全国等温线排列稀疏,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7月平均气温为20°C以上,说明我国普遍高温。

(2)黑龙江省北部7月平均气温为16°C,海南省南部7月平均气温为28°C,我国南北平均气温相差仅为12°C左右,气温差别不大。

(3)7月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在青藏高原内部。因为青藏高原地势很高,故青藏高原内部成为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板书〕二、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启发提问〕为什么我国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气温相差不大呢?依据刚才学过的分析冬季气温分布的原因的方法,同学们课下可讨论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可以参照课本上"夏至日漠河、北京、广州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表"。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冬季气温南北相差悬殊,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特点对我们平时生产和生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讨论回答〕

(1)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热量资源,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2)冬季北方严寒,使北方取暖的燃料造成很大损失,另外,容易使北方农作物造成冻害等。

  〔小结〕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我国地域辽阔,地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形复杂,地势高低悬殊,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温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 我国的温度带

  在我国,从北到南习惯上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

  秦岭-淮河线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广东省的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的南部属于热带,其余均属于亚热带。

  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

  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东西延伸、面积广阔的中温带地区,包括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

图2-16 中国温度带

  青藏高原则属于以高寒为特征的高原气候区。

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 ≥10 ℃ 作物熟制 主要作物 寒温带 <1 600 ℃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 中温带 1 600~3 400℃ 一年一熟 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梁等 暖温带 3 400~4 500℃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谷子、甘薯等 亚热带 4 500~8 000℃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冬小麦等 热带 > 8000℃ 一年三熟 水稻、热带作物等   注:一年中≥10 ℃积温又称活动积温,是把≥10 ℃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积温值越大,反映作物的生长期越长。

● 你的学校所在地属于哪个温度带?调查一下你家乡(或就近农村)的作物熟制和主要农作物。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一、气候复杂多样

1.冬季气温分布规律:南北气温相差悬殊

2.夏季气温分布规律:全国普遍高温(青藏高原除外)

3.我国的温度带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

第 三 课 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寒潮、梅雨、台风和水旱灾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各种自然灾害的预防,切实学会处理具体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体通过学习我国的气象灾害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正确处理自然灾害的应急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文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知道寒潮、梅雨、台风和水旱灾害。

【教学难点】 寒潮对我国的影响以及如何预防。

【教学手段】 "寒潮分布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1.处理作业。

    2.问题:说说我国的季风移动与江水之间的关系。

多特殊天气

  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1. 寒潮

  

  寒潮是冬半年影响我国的主要灾害性天气,指的是大范围的强冷空气活动。具体来说,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北48小时内气温下降10 ℃以上,最低气温在4 ℃以下,且陆地上伴有5~7级大风,海上伴有6~8级大风,就可视为寒潮发生。寒潮南下使所经过的地区产生急剧降温、霜冻、大风,有时还伴随着雨雪天气。

  寒潮的出现,往往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入侵南方的强寒潮,常常会使长江以南地区的农作物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在草原牧区,寒潮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断绝饲料来源,有时还会使体弱的牲畜直接受冻致死。在干燥地区,寒潮引起的"沙暴"不仅刮走土壤表面的细土,大大损耗土壤肥力,而且还可以埋没田园。

我们来阅读课本第59页,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思考以下问题:

(1) 寒潮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现象?你亲身经历过寒潮天气吗?有什么样的体会?

(2) 观察课本第60页"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你能根据地图说出强冷空气的源地吗?它大致沿什么方向运动?思考从那里来的是冷干的?

(3) 从图中观察,汉朝能影响到我国的哪些地区?冷空气到达时,当地的天气将会有怎样的变化?

(4) 从图中观察,我国有那些地区不易受汉朝的侵袭,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参照中国地形图)

(5) 为了保护农田,我们应当采取哪些防灾措施?

  寒潮造成范围广大的地区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秋末至初春之间,它来自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以后数日之内就可以从北向南横扫全国.我国的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黄淮、江淮、江南等地区都受其影响,会出现大风、降温雨雪天气。通常北方的降温幅度大于南方、平原上的风力大于山区.我国除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等地不易受到寒潮影响外,大部分地区都受其影响.强冷空气南下时,受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的阻挡,经过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冷空气势力不断减弱,四川盆地、广东、台湾、海南等地,受寒潮的影响相对较小。云贵高原对势力减弱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不易受到寒潮的影响.青藏高原地势特别高而寒潮不易侵入。农村地区在寒潮到来前,可用烟熏、灌水、塑料薄膜覆盖庄稼等办法来预防寒潮。

(教师引导)总的讲,我国气候条件十分优越,但也有不利方面。如水旱灾害、寒潮、台风等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例如1998年夏季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大洪水给任命的生命财产和工农业带来数千亿元的损失。而华北地区则出现了持续干旱的天气。

2.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洪涝和干旱是影响我国最大的气候灾害。现在我们来看报998年常见流域抗洪抢险的录像。

  1998年我国还有哪些地区发生了洪涝灾害?洪水造成了哪些损失,军民是如何抗洪的?你特别感动的事情是什么?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思考洪水形成的气候原因、人为原因?对长江洪涝灾害的防治你有什么建议?你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什么?

(教师归纳)(1)气候原因是夏季东南季风势力的强弱以及厄尔尼诺和拉尼那等条件的影响。

 (2)人为原因是上游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中游的围湖造田等。

 (3)使人感动的是1998年全体军民团结誓死保卫常见大堤的感人事迹。

 (4)常见上游应植树造林,中游应退耕还湖、疏通河道。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较多的国家,除了水旱灾害以外,我国还受哪些灾害性天气的影响呢?

(过渡)除了上边提到的灾害性天气寒潮和旱涝灾害以外,我国东南地区还常受到台风的侵袭。

3.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有关"台风及其对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录象。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60页和第70页"台风"一节课文和"西太平洋台风移动路径示意图"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 参看课文标记了解什么是台风?它发生在什么时间?

(2) 观察课文图象,了解台风能影响我国哪些地区?

(3) 台风对当地的天气产生哪些影响?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有哪些影响?

经过小组的合作学习,特别是学生对中央电视台有关的预报和有关的录象资料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基本明确了台风及其危害。然后请一名同学到前边向全体同学介绍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影响我国的范围、带来的危害和好处。

(教师归纳)

(1) 影响我国的台风是产生在西太平洋热带海面上的一种十分强大的大气涡旋,它在每年的6至10月影响我国的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区,我国东南沿海的其他地区有时也受其害。

(2) 台风经过的地区常出现大风、暴雨天气。

(3) 大风回破坏建筑物、造成翻船事故,暴雨回引发洪水,形成洪涝灾害等,但也可缓解当地的旱情,如缓解长江地区的伏旱天气。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影响我国的寒潮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和旱涝灾害。这些灾害性天气给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因此,联合国将20世纪的最后10年,定为国际减灾10年。特别是气象灾害对人类的威胁最大,我们要研究这些灾害性天气发生的规律,防御和战胜灾害,采取有利的措施,加强预报灾害的研究,使我们尽可能地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4. "梅雨"

  每年的6月中、下旬-7月上旬,江南地区,出现长时间的连绵细雨,此时正直梅子黄熟季节,因此,人们称之为"梅雨",形容"梅雨"的古诗很多,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雨打黄梅头,四十五天无日头。"梅雨过后,长江流域地区又出现干旱的季节,我们称之为"伏旱"。

教学板书:

多特殊天气

  我国的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1. 寒潮

2.水旱灾害

(1)原因和危害

(2)措施

3.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及其运动路径

 (2)台风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 "梅雨"

●课堂小结、作业:配套练习:

●教学探讨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