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案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二 第16课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学案第2页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和专业技术知识。

(2)表现: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

(3)作用: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利国家的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条件: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2.资金:社会福利的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3.特点

(1)法制保障: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2)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养老保险等。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英国等福利制度相对发达的国家被称为"福利国家"。

4.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5.影响

(1)积极方面: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2)消极方面: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也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黄金时代":20世纪5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避免了发生像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那样大的经济波动。

2."滞胀"时期:1973年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为了走出困境,这些国家纷纷调整政策,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凯恩斯主义也失去了在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误区警示】 战后西方国家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的手段之一是制定经济计划,但并不是要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而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计划手段调控经济的作用,指导经济发展。

【轻巧识记】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