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睡了》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2017新人教版语文)
《妈妈睡了》教案教学设计(部编本二年级上册2017新人教版语文)第4页

第一课时

  一、由实际生活导入新课。

  1.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爱我们的妈妈,你们观察过自己的妈妈吗?

  2. 教师过渡:

  有一位小朋友在妈妈睡着的时候,也仔细地看着他的妈妈,你们想不想听我讲讲?今天我们一起走入《妈妈睡了》,去了解这个孩子和他的妈妈之间的故事。课件展示

3. 揭示课题,板书《妈妈睡了》

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个题目呢?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随文识字。

1. 教师范读。出示图片,提出要求: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 自读课文,老师提示要注意认读生字,多和生字打招呼,直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3. 同桌互读。

  4. 指名接段读文。

  5. 学生评价刚才那几个同学读书的情况。评价优点,并提出建议。

  6. 出示带生字的重点句子。此处需要老师详细提供句子。

  (1)读句中的生字。

  (2)读句子。

  (3)去掉生字的读音再读。

  (4)去掉生字所依存的语境,只剩下生字,再读。

7. 开火车识字,并给这些字组词。

  8. 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认读情况,并在评价册上给以评价。

  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 根据阅读提示读课文:想想妈妈睡觉时的样子?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自学。班内交流。教师指导朗读。课件展示

  2. 课文中表达了母子间真诚的爱,确实使人真受感动。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读一读,找一找。再与小组同学交流。

  (1)品读课文第4、5自然段,思考:你怎么知道睡梦中的妈妈美丽的?你感悟到什么?课件展示

  引导学生说说在孩子的眼中,妈妈哪些地方美丽、可爱。读读有关的句子,感悟妈妈对孩子的爱。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

  (2)品读课文第5、6自然段。理解"慈祥",并结合学生自己身边的人来说说。思考:从哪看出妈妈慈祥?说一说哪是看到的,哪是想到的。课件展示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母子间浓浓的爱。

  (3)品读课文第8、9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从哪些词句中感到妈妈好累。妈妈为什么这么累?体会妈妈的爱。课件展示

  指导朗读:我们都想让妈妈好好睡一觉,那么,这时候我们应该怎样读这段呢?可读、可说。可模仿妈妈睡觉的动作,可回忆自己妈妈的辛苦,再充分朗读感悟妈妈的辛苦,妈妈的爱。

  这里有个句子写的很美,对比读一读。说说哪个更好。出示课件。

  从日常生活入手,切入本课教学,使阅读和生活之间建立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

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给学生自读自学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

  教师给学生评价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中之重,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进行符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

  采用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和以各种方式和生字"打招呼"两种形式进行生字认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

  

  

  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己达成浅层次教学目标的能力。

  

  

  

  

  边读边想象,培养了学生的读文想象能力。

  抓住重点,品词析句,培养了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

  在学习方式上,将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等不同的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起来。

  

  

  

  

  

  通过对课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妈妈的潜移默化的感染。

  

  

  

  

  通过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对课文的探究欲望,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机会,通过师生间的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课文回顾,升华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1. 朗读课文。

  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入情入境,用心读书,表达母子爱的真情。

  2. 根据课件中的提纲,梳理全文,回归整体。

  二,联系自身实际,进行小话题的练习。

你爱你的妈妈吗?你想对妈妈说什么?你想为妈妈做什么?

  三、练习书写本课写字。

  1. 出示生字认读。

  2. 让学生挑出最难写的字进行指导。

  (1)老师范写

  (2)学生描红

  (3)讨论怎么记住这个字?

  3. 让学生找其他生字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如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位置等。

  4. 学生练写其他的生字。

  四、课后延展。

  1. 把自己最想说给妈妈的话写在一张纸条上或是做成一张卡片,回家后悄悄放在妈妈能看到的地方。

  2. 把妈妈怎样爱你们和你们对妈妈的爱写到自己的"小笔头"里。

  及时复习巩固,体现阅读教学整体性的原则。

  指导学生写字抓住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规律,促进写字能力的提高。

  让学生对知识有整体的回顾,在头脑中形成整体的印象。

  将学生在课上的情感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阅读和积累的习惯,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