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全国卷Ⅰ 刘绪贻等主编《美国通史》 特征类、作用类、实质类 近现代,华盛顿、罗斯福 (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近三年,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成为重要的材料出处。
(2)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评价类设问。着重考查人物所处时代的背景、人物所做事件的意义和不同时代对人物不同评价的原因(因素)。
(3)从人物所处年代上看,以唐宋、明清与近代重要历史人物为主。注重考查人物及其与所处时代重大事件的联系。
(4)从与教材的联系看,考查的人物与选修教材所述人物没有直接关联,个别人物在必修中有所涉及 2018·全国卷Ⅱ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评价类 明朝,三娘子 2018·全国卷Ⅲ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评价类 唐朝,唐宪宗 2017·全国卷Ⅰ 《史记》 原因类、意义(影响)类 春秋战国,季札 2017·全国卷Ⅱ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原因类 春秋战国,颜回 2017·全国卷Ⅲ 金冲及等主编《陈云传》 背景类、评价类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 2016·全国卷Ⅰ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背景类、评述类 唐朝,高仙芝、功过 2016·全国卷Ⅱ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特点类、背景类 清代,郑板桥、艺术风格 2016·全国卷Ⅲ 周天度《蔡元培传》 原因类、评价类 民国初年,蔡元培、北大校务改革 2015·全国卷Ⅰ 《元史》等 原因类、作用(意义)类 元代,丘处机、成吉思汗 2015·全国卷Ⅱ 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背景类、措施类、评析类 近代,德国、俾斯麦、《非常法》 2014·全国卷Ⅰ 漆侠主编《辽宋西夏金代通史》等;徐忠民《包公叙事》等 原因类 宋代,包拯(包青天) 2014·全国卷Ⅱ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措施类、评价类 晚清,光绪帝、戊戌变法
从人物的成就角度考查对古代杰出人物的评价
[例1] (2018·全国卷Ⅲ)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一些藩镇跋扈割据,朝廷力弱不能制。唐宪宗李纯(805~820年在位)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他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剑南西川(今四川中南部)与浙西镇(今苏南、浙西地区),取得胜利,割据多年的魏博镇(今冀南、豫北)主动归顺。814年,朝廷发兵讨伐反叛的淮西镇(今河南南部),仍沿旧例以宦官监军,将帅不肯出力,战而无功。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817年平定淮西,俘杀淮西节度使吴元济。迫于此战之威,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一些藩镇被分割裁减。藩镇跋扈局面告一段落,唐朝一时兴盛。因宪宗年号"元和",史称"元和中兴"。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宪宗平定"跋扈"藩镇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宪宗作为中兴之君,与唐太宗历史功绩的共同之处。(6分)
[解析] 第(1)问,根据"整顿赋税,裁减冗员,放免宫女,使财政状况开始好转"得出开源节流,增加朝廷财政收入;根据"任用主张'削藩'的李吉甫等人为宰相"得出态度坚决、重用主张加强中央集权的官员;根据"宪宗听取建议,取消宦官监军制度,将帅自行处理军务"得出灵活调整征讨策略;根据"先后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原割据的藩镇主动投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