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学案(旧人教版高二上)
历史:3.4《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学案(旧人教版高二上)第3页

  积极:摆脱了落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为亚洲国家民族振兴提供了经验。

  消极: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推行军国主义,进行侵略扩张,成为新兴帝国主义国家。

  ④领导明治维新的是从封建统治者中分化出来的中下级武士。因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刚形成,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这样,中下级武士成了资产阶级的代言人,领导这场没有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革命。

  注意:(1)处在封建统治下的俄、日、德、意为什么没有走上革命方式推翻封建统治的道路?

  一是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小。日本的资产阶级正处在形成中,俄国的资产阶级还未独立登上政治舞台,德国和意大利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

  二是原统治者能认识到变革能维护自己的统治,沙皇自上而下地解放农民来挽救统治,普鲁士和撒丁王国的国王想扩大版图,延伸势力。

  三是资本主义大潮流的历史趋势。

  (2)上述革命和改革的特点

  按其任务可分为两类:

  ①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改革或统一战争。

  这类主要是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德、意统一运动。

  俄:农奴主领导,原封建统治者或从中分化出来的一部分人,德:容克地主,日:中下级武士。

  形式:自上而下的改革或统一战争。

  结果:由于其领导者的来源成分决定其影响带有封建残余,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用: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演变。

  ②进一步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革命、改革

  法国二月革命、美国内战属于此类

  对象:法是金融贵族,美则是种植园奴隶主

任务:都是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发展工业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