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示课件: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温家宝来到昭觉县四开乡中心校红丝带栋梁班,看望父母因患艾滋病去世的41个孤儿。
提问:你知道艾滋病的"元凶"吗?
示课件:细菌对病毒的指责。 观看、体会。
讨论、回答。
观察、体会细菌的"话"的意义。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党和政府对艾滋病及家属的关怀, 德育教育;培养正确对待艾滋病人的态度。
激发兴趣,初步区分细菌与病毒。 病毒的发现。 示课件: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毒的实验。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的现象。
总结学生的讨论,介绍病毒的发现过程。进一步介绍其他科学家的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病毒。 观察、分析。
讨论实验的现象。
体会生物学史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生物学史教育,了解病毒的发现过程。认同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病毒的大小。 提问:通过刚才的介绍的内容中,哪些你证明病毒比细菌小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病毒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病毒,说明病毒比细菌小。 思考、回答。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病毒的结构。 提问:如此小的空间容得下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吗?
评价学生的回答,介绍病毒没有细胞的结构。
示课件:病毒的结构。
提问:图中的三种病毒的结构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病毒的结构组成。 思考、回答,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观察、思考。
回答:三种病毒都没有细胞结构,都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过度。加深学生理解病毒之"小"。
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能力。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病毒的生活与种类. 引导学生思考: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是如何生活的呢?
病毒都是寄生生活的,它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根据寄主的不同对病毒进行分类的。
提问:病毒的种类有哪些?
示课件:病毒的种类。
介绍病毒的种类。 思考。
理解。
回答: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观察。 过度。激发学生思考。
突出重点。
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为学习生物的多样性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