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虎兕"三句指虎兕在栏,何以能出?龟玉在匮,何以能毁?岂非典守者之过?
教师领诵,学生练习背诵,检查背诵。
小结:本段先述冉有求遁辞,再述夫子因势利导,指出"陈力就列"的原则,然后以瞽者之相和典守者之责为喻,严厉地批评了冉有的错误。
诵读第三段:
注疏要点:
A、"冉有曰"言冉有说,伐颛臾的目的不过是为季氏子孙着想。这是托辞,是站在季氏的立场,借此来掩盖季氏夺取颛臾土地的野心。"固",有的注本注为"城郭完坚兵利甲"。即此一句可以看出冉有已经参与策划伐颛臾一事。孔子独责冉有不是没有道理的。
B、"君子疾夫"一句如果改写成"舍其贪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就比较好懂了。"舍曰欲之",就是"不说自己想要得到什么";而"而必为之辞",就是"却一定要找一个借口"。这是孔子多冉有这种不诚实行为所作的严厉批评。以下转入说理。
C、"丘也闻"言因为要说正理,故用此语开头,以示亲切而庄重之意。
D、"有国有家者"指统治阶层,有国者指诸侯(即国君),有家者指卿大夫。
E、"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言各得其分则不患贫,和平团结则不患民少,上下相安则社稷不倾危。这说的是治国的一般原则,又是针对鲁国当时的特定背景说的。
F、"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指不能"修文德"而言。
划分"求!......而在萧墙之内也"这段话的层次。
问:这段话的核心是哪几句?("丘也闻......则安之")
用自己的话归纳这一层的要点?
说说这一层跟下一层内容的关系?(先破后立)
第一层:批评冉有的托辞,指出"伐颛臾"是为了贪利,扩大季氏的势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