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到底属不属于儒家学者的传统,学生通过以批判性的思考与讨论,最终才能成为具有批判性的思想者。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人,才会对现实进行不断改造,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
三.小结
1.主旨:
欧阳修这篇自传文,通过对自己更名"六一居士"的陈述,对理想中"六一"之乐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应该归老后闲适安逸生活的向往。
2.写作特色
(1)传记形式别具一格。(文章采用了汉赋的主客问答方式。)
(2)语言既平易晓畅又形象深刻。
四.作业
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选取以下话题,写成800字的文章。
对比欧阳修、苏轼、苏辙、范仲淹这几位文人的快乐观,谈谈你的理解及自己的快乐观。
说明: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言语层次的对话,更要关注情感交流层次和灵魂交流层次的对话,特别是不能忽略了学生与自我心灵的对话。通过不同文人快乐观的对比,学生能够在情感跟灵魂上更充分的认识到古代文人遭贬后的自我寻找的快乐,从而在精神层面上与古代文人进行了交流。而且给个平台让学生畅谈其自己的快乐观,重视发展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认识自我和世界、发展情感和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和享受等方面的特殊能力,也达到了提升其语文能力,培养其独立意识、批判精神和健全人格的最终目的。
【案例分析】
本案例力图体现"对话式课堂"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与文本。老师与学生的多元对话,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我认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学生在老师的题目指引下有明确的方向,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文本的学习中去,能将预习工作落到实处。另外课外资料的搜集也能在老师的指引下切实有效地进行。这为学生实现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对话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2.课堂交流的过程中老师不再是传授者,而是凝听者和参与者。这营造了平等的开放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学生提出了非常有创造性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这应当是课堂的一个师生的深层次对话,也是学生真正积极思考问题的一个体现。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比教师在那口干舌燥地讲,学生在那意兴阑珊地听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对文章的鉴赏要更为深入和通透。
3.课堂和课后强调学生动笔。动笔的过程是自我梳理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深层次对话的一个过程。在这里,学生将学习化做一个自觉的理性的过程。
值得探讨改进的地方:
1、学生课前预习发现的问题不够全面。在课前预习中掌握的知识量非常少。
2、如何解决真正的"对话式"交流和可能出现的放鸭式现象之间的矛盾还是一个摸索中的问题。
3、改进的想法是打算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切实有效地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