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复习提纲(新人教版选修六)
地理:4.5《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复习提纲(新人教版选修六)第2页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分布区域 自然背景 主要防治措施 森林破坏 东北、西南、华南林区 中温带、亚热带边远山区 封山育林、计划砍伐、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属半干旱干旱草原区 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 湿地萎缩 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属湿润低平原湖泊海洋边缘地区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湖 生物多样性锐减 林区、草原、近海海域 物种资源丰富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 土壤侵蚀(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 半湿润湿润丘陵地区 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 荒漠化 西北、华北半干旱区 属半干旱内陆或春旱严重地区 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典型例题

2005年夏天,我国许多地方遭遇了少见的气候异常:北方的暴雨、南京的高温、云南的洪涝灾害等。生活在欧洲的人们却感受到天如此寒冷。在伦敦,人们穿上了毛衣,在德国,居然下了几十毫米厚的积雪。有证据表明,气候变暖是诱因,它破坏了正常的大气环境。在此情况下,《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显得那么迫切和需要。据此回答1~2题。

1.《京都议定书》中有一条款是"碳汇"问题,允许森林茂密的工业化国家用森林抵消一部分温室气体的减排义务。因此下列哪个国家可从中受益?( )

A.美国 B.加拿大 C.法国 D.意大利

2.农民在温室大棚增施二氧化碳的目的是( )

 ①杀菌消毒 ②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

③提高温室大棚的温度 ④吸收太阳紫外线和可见光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下图是我国历史时期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地区分布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秦代以前和西汉时期森林植被遭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候变化 B.兴修水利

C.战争破坏 D.营造帝王宫殿和陵墓

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地区为次生林比重最大的地区 B.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

C.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

5、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生态问题是

A.沙尘暴 B.泥石流

C.水土流失 D.台风

  生态足迹是人们所消耗的每种消费品的生物生产面积的总和。有效生态承载力是自然能够对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分析表一中的数据,做下面6~7题:

2004年世界上部分国家的人均生态赤字资料(单位:公顷/人)

国 家 人均生

态足迹 人均有效生态承载力 生态

赤字 国 家 人均生态足迹 人均有效生

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