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包身工》 教案第3页

 (1)试用一个词语概括句中所描写的情况(乱哄哄)

(2)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住的地方太狭窄)

(3)这句话用了7个短语,这些短语按什么顺序排列?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按起床时动作先后的顺序排列,这一连串动作的记叙与描写具体表现了骚乱的情况)

  5、 分析描写楼上的包身工起床下楼的句子"蓬头、赤脚......"

 (1) 用一个短语概括这句子描写的情况。(狼狈不堪)

 (2) 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穿拷绸衫的男子的威迫)

 (3) "冲"这一动作表现了包身工当时怎样的心态?(害怕)

 (4) 这句子结构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主语前边,突出了她们当时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6、 第二段最后两句写包身工女性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怎样的心态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的出现?

 (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7、1-4段和第5段都写到包身工住的条件的恶劣,两者运用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1-5段写包身工清晨起身的情景,介绍恶劣的住宿条件,这是群像的描写,写的是"面",作者还写了群体中的个体即"点"。"点"写的是谁?

 (前面用叙述、描写方式通过写起床情况表现了住地的狭窄,空气的污浊,后者用说明方式直接作介绍。前者形象、具体,使人有如临其境的感觉;后者准确,使人有全面的了解。两者结合给人较完整的认识。这样写法显示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技巧的熟练);(十五六岁,没有名字,手脚瘦得像芦柴棒,被人叫作"芦柴崐棒"的人)

 B)文章的第二部分、第三部分也有"点"的描写。请同学朗读13-15段、21-23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作者在这里写"芦柴棒"受虐待是为了说明什么?

 (目的在说明包身工没能做或不做的自由,表现她们受残酷的压迫。)

 2、场面描写着笔有轻有重,表现有主有次,14、15段的场面描写重点是"芦柴棒"的惨,打杂的"凶",还是老板娘的奸?(打杂的凶)

3、分析打杂的怎样给"芦柴棒""医"病的,把15段第一句、第二句、第五句中描写打杂的虐待 "芦柴棒"的主要动词找出来,体会它们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