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住在清华园。文中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这一年,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朱自清处在彷徨之中,一方面对北洋军阀勾结国民党摧残革命的黑暗现实不满,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思想境界以及个人生活上的原因,他又不可能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而是最终选择了"暂时逃避"的方法。
作为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他又不能安心于"超然",心情十分矛盾复杂。在这种心境下,朱自清独自来到月下荷塘思考人生理想,写下了传世佳作《荷塘月色》。
[知常识]
1.朱自清名字由来
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选"自清"作为自己的名字,意在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他同时还取字"佩弦"。"佩弦"出自《韩非子·观行》"董安于之性缓,故佩弦以自急",意为弓弦常紧张,性缓者佩弦以自警。
2.《西洲曲》
南朝乐府民歌,最早著录于徐陵所编《玉台新咏》,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但此诗何时产生,出自何人之手,千百年来难成定论。从内容、风格看,它应当是经过文人的润色改编。因语言十分精致流利,故广为后人传诵。但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的是,《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