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教学案第1页

主备人 吕振琴 备课时间 9-26 上课时间 审核人 课 题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三国末年至南朝历史发展的大概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少数民族的内迁、东晋的简单概念、前秦和淝水之战、南朝的简单概念。

  2.更重要的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这一时期我国江南地区经济开发的状况。

过程与方法

两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江南经济逐步发展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 点 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难 点 江南开发问题 教学方法 教 法 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学 法 引导学生理清本课的基本线索 教具准备 地图、图片、文献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   1.西晋和东晋

  朝代   建立年代   都城   创建者   西晋            东晋            2.淝水之战

  交战双方 领导人 结果   胜利、失败的原因   影响                  3.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影响? 课堂导学 教学设计       师 生 互 动       一、 导入新课

回顾上课的内容,想一想: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

二、 探究学习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既然三国不能长久,那是怎样结束的?(学生读书思考并回答)

说一说,西晋是如何建立的?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长吗?

想一想:为什么西晋是个短命王朝?(学生讨论,引出少数民族内迁)

分析:民族内迁的意义。(课外延伸)

(二)淝水之战

用成语故事草木皆兵引出淝水之战。

学生读书回答: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各自拥有的兵力、最后的结果

如何?战后南北双方状况如何?引出东晋、南朝的建立。

动脑筋:苻坚拥有八十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根据你的所见所闻,你认为中国今天的南方和北方哪个地区经济更发达?

南方是不是自古以来就是比北方发达呢?看一下古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出示材料(材料一:见课本提示框。材料二,见课本P129。)

动脑筋:《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引出江南地区开发的有利条件(地理条件、政治条件)和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三、 总结收获

(一)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

1.西晋的统一。①魏灭蜀;②265年,西晋代魏;开国皇帝:司马炎;都城:洛阳 ③280,西晋灭吴,实现了统一。

2.内迁的各族。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3.西晋的灭亡

①原因:统治集团腐朽,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混战了十几年,耗竭了西晋的国力。

②西晋的官僚地主残酷压迫内迁的少数民族,激起他们的反抗。

公元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力量灭亡了西晋。

(二)淝水之战

1.形势:

①南方: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史称"东晋"。

②北方:氐族人苻坚建立的前秦政权强大起来,统一了黄河流域。

2.时间:公元383年;作战双方:前秦VS东晋

3.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江南经济的发展

1.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①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

②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④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

①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开垦为良田;

②大量种植水稻,使用牛耕,绿肥和粪肥;

③种植小麦。

④东晋、南朝时,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3.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 巩固训练

  1.西晋灭吴,统一南北的时间是

  A.263年 B.265年 C.280年 D.316年

  2.西晋最后被哪个少数民族所灭

  A.羯族 B.鲜卑族 C.匈奴族 D.氐族

  3.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 D.南方相对安定

  4.东晋主张坚决抵抗前秦军队进攻的宰相是

  A.谢玄 B.谢石 C.谢安 D.王猛

  5.江南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是

  A.春秋战国 B.三国、两晋

  C.三国、两晋到南朝 D.春秋战国、魏晋

  6.材料1 (江南地区)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2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覆衣天下:这里指江南地区出产的丝绵布帛可以供天下人享用。) --《宋书》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2中描写的江南地区与材料1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方面?

五、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