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物,所以说人类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的程度,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也受到"人地关系"思想的制约。那么人类对"地"的认识究竟经历了怎样的认识历程呢?
(看课本图 "朝拜太阳神")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请说一说它反映了当时人对"地"的认识处于一种怎样的阶段。
生:此时处于人类早期的采集渔猎时代,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且发展缓慢,改造环境的能力非常微弱,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在这一时期,人类与环境保持着一种原始的平衡关系,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把一切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
师:对。这一时期人类对自然处于一种崇拜状态。那么图6.2反映的是人类的什么时期?这一时期人对"地"又具有怎样的认识呢?
生:反映了我国东汉时期人们生产劳动的场景。这一时期人类处于农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耕作和灌溉技术得到了发展,使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可靠,人口开始迅速增长。
师:对。这一时期,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与环境的对抗性明显增强,环境遭到破坏。但这时,人类还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只能机械地迁移,以此来逃避大自然的惩罚。
(让学生用图解的形式来表达以上两个生产力时代的人地关系)
(生绘图,师总结):
采猎时代--人类崇拜自然--人地基本协调
农业社会--利用自然--局部出现环境问题
(阅读案例1:玛雅文明的消失)
师:阅读案例l,你认为玛雅文明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这个案例说明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生态破坏、人地关系出现矛盾,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师:对。玛雅文明的消失除了与人类自身的不合理生产活动有关系,与其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无关系?
生:有。玛雅社会所处的环境是热带雨林。森林砍伐后,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加剧了生态破坏的速度。
师:对。请同学们把农业文明时期的人地关系绘成概念图。
(生绘图,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