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清楚、连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3、理解作者所表现的真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关键语句的含义。
2、理解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难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和朴实而饱含深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一些词语,识记文学常识。
2、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
3、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一、 导入课文,介绍作者。
导语:同学们,在父母的辛勤哺育下,我们一天天地长大,但是,父母却一天天的老去,同学们,你是否注意到:皱纹正一天天地爬上了父母的额头;银发也在不经意间从父母头上冒了出来;他们的腰身已变得不再挺拔......有人说:"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可当我们面对着苍老而可敬的父亲时,他的眼神、他的手势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不由得而升腾起一种尊重之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朱自清写的《背影》。
作者介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散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散文代表作《春》《荷塘月色》《绿》《背影》等。
文章背景:文章写的是1917年作者在北大读书时经历的事,是在1925年写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广大劳动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作者当时虽未站到革命立场上,投入反帝反封的斗争中,但做为一名正直、善良、敦厚的知识分子,必然会感到社会的压抑,产生一种落寞凄凉的情绪。不是吗。作者的家庭,因着社会的黑暗而日趋窘迫,"光景很是惨淡""一日不如一日" .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奔波劳碌,前途渺茫,谋事艰难,境遇凄惨的现实。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如同文章所表现的灰暗的基调 。在这一背景上,作者写出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父子之爱,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痛。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听,将文中不认识的字画上记号,完成【预习检测】第1、2小题。
三、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了解课文写了件什么事?表达了父子间怎样的感情?文章可以分作几个部分来概括。
2、文章共有几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一段,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3、文章写了作者几次流泪?分别在课文的哪里?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四、有感情地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预习检测】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交卸( ) 奔丧( ) 橘子 ( ) 狼藉( ) 晶莹( )
栅栏( ) 差使( ) 簌簌( ) 颓唐( ) 妥帖( )
2、根据意思填写合适的词语。
(1)、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 祸不单行 )(2)、奔赴亲人的丧事 ( 奔丧 )
(3)、乱七八糟的样子 ( 狼藉 )(4)、言行守旧,不合时宜。( 迂 )
(5)、凄惨暗淡,不景气 ( 惨淡 )(6)、失业在家 ( 赋闲 )
(7)、看到某种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 触目伤怀 )
(8)、精神不振作 ( 颓唐 )(9)、细小而繁多的事 ( 琐屑 )
(10)、感情聚积在心里不得发泄 ( 情郁于中)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文,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