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三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通史复习教师用书:第十三单元 现代化模式的创新与调整——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第4页

成就 通过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苏联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 局限 形成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重工业比重过大,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   (2)农业全盘集体化

政策 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提出了"农业逐步集体化"的方针 状况 1937年,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 影响 为工业化解决了粮食、原料、资金问题;但并未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3)形成: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拓] 余粮收集制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性行政命令进行管制的经济体制。

   [拓] 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补] 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1)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在以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

  (3)是对社会主义经济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是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补] 斯大林模式的特点

  单一公有制。优先发展重工业。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

   [联] 苏联抓住经济危机这一时机,从西方大量进口工业化建设急需的大量机器设备,加速了工业化进程;罗斯福看到了苏联工业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于是借鉴苏联的经济管理方法,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拓] 农业集体化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是促进农业自身的发展,把小农经济变成现代化大农业(此目的未实现);二是使农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重难点一 俄国十月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