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书《父与子》,推荐给一二年级的孩子便可,为何出现在五年级课本里呢?事出有因:
1、 切合单元的主题:感受父母之爱,有时惊天动地,有时深沉如海,有时纯真烂漫。
2、 源于典型的人物:作者普劳恩没有用一个文字刻画了那个秃头的大胡子爸爸,慈祥、和蔼、幽默,那个留着刺猬头的淘气儿子,调皮、聪明、可爱。
据此,《父与子》一书,绝不是就给孩子一笑而过的。我们发现"课外书屋"和"交流平台"两个板块是紧密联系的,在教学完"交流平台"后,我们顺势推荐并赏析"课外书屋"。
一、 日积月累-- 墨守成规?
在这般轻松幽默、浅显易懂的"课外书屋"旁,安排了古朴严肃、晦涩难懂的名言警句,这风格太不统一、频道切换太快了吧?
但,这是一个包容、多元的时代。"混搭",或许能制造意想不到的精彩!当中国古训遇上西方的幽默,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请看,教学过程的诠释)
教学目标:
1、 通过交流、赏析、练笔,进一步体会典型性的外貌、动作和语言能更好地刻画人物。
2、 通过阅读交流,体悟漫画书的魅力以及与他人分享阅读的乐趣。
3、 通过读和插图的辅助,背诵名言并初知大意。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