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而未成熟,将跨进又尚未跨进独立的生活程途的时刻,不也常常经历过这种对宇宙无限、人生有限的觉醒式的淡淡哀伤么?......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这些诗人们的,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
张若虚的理中之月是如此的新鲜,又如此的感人,既不做作,又不晦涩。他一下子就说到我们的心里去了。我们念叨着这样的诗句,即使似懂非懂,也觉得余香满口。而可能恰恰是这似懂非懂,让我们有着再次咀嚼的愿望。
情中之月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歌的第三部分是写游子思妇的思念之情。在这思念之情中,月又充当怎样的角色呢?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当诗人用"谁家"、"何处"来发问时,他所要描述的实际是一个无家不有、无处不在的生命现象--离别。这是一个永恒的、超越的生命之问。在月明之夜相思,更加让人无所适从。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相思,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
月光照在镜子上,镜子更亮了,思妇面对妆镜,镜子里映出姣好的容颜,月光里也映出了自己的容颜,审视自己的容颜,可惜没有欣赏自己的人。
徘徊,月徘徊,一是因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徘徊,人徘徊。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月是有情之月,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我们可以窥测到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思妇先是不懂月色,以为这是搅扰人的,但思妇转而理解了月之深情。
其实,那轮古往今来的明月不也在孤独和期待之中吗?当它如此痴迷地纠缠着那个少妇的时候,当少妇沉浸在无边的思念之中时,月亮和人不再有隔膜,她们交融为一体。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这是一个奇迹:这个微不足道的生命浪花,凭着自己对孤独的真切体会,凭着自己的一腔深情,在这个寂静的夜晚,和月光汇而为一。这时,鸿雁翩飞,鱼龙潜跃,江水中荡起美丽的波纹。感情使个体生命绚丽,心中的月光亦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时候,生命不再虚幻,她和月光一起在飞。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离别不仅是寂寞,离别还催生着温情。对离别执著的人,也就是对温情执著的人。"闲潭落花"是一个清丽的梦境,梦境后,是一颗让人深深感动的满怀期待的心。生命就要在落花流水中耗尽了,但没有悲愤,没有悔恨,只有无尽的悠悠别情。在一个被浓浓的月光所包裹的夜晚,让我们一起相思吧,诗人说"碣石潇湘无限路",即使爱人永远不会回来,我们也要紧紧地拥抱这轮月亮。这时,不再有对虚无的恐惧,有的只是此时的欢愉,巨大的幸福像潮水一样涌来,温暖了我们。宇宙不再冷寂,片片温情如花一般,在这春江花月夜里绽放、摇曳。
一般来说,写游子思妇的思念之情,往往是凄苦冷清,可是张若虚偏却写得温情脉脉。用自己的生命赋予江月以温情,从宇宙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确证了生命的价值。生命短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