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我与地坛 教案(1)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我与地坛 教案(1)第2页

想到了死。但他通过思考,终于在生死问题上作出了明智的抉择。从文章本身来看,这种并非普遍性的事件落到了个体的头上,使作者的命运顿时与他人判然有别,而他对这命运的承受也只能由他独自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说,史铁生对生命的沉思首先是属于他个人的心境内容。阅读时要仔细体会作者在特定情形下的心境,以及地坛在这时所给予他的抚慰和启示。在这一部分里,当作者对前两个问题"想了好几年"后终于想明白了,终于感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感悟到"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的时候,实际已经找到答案了,已经对那"生"与"死"这两个问题释然了,解答了。

第二部分作者假设了一位园神,在与园神的精神对话里,作者着重回顾了最关键的问题,即为了什么活下去?怎样活下去?怎样面对冷酷、残忍、不公平的命运。这个问题是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如果师生找准了这个关键的核心问题,那么,就等于找到了一把解读这篇佳作的"钥匙"。可以说,如何面对命运是本篇追思的核心。

写作是作者赖以维持生命的最初动力,为此当得到别人的肯定的时候,他感到快乐,甚至"整整一宿高兴得没合眼";他风魔,因为他想写得更多,得到更多的表扬和肯定;接着,他恐慌,因为他担心文思枯竭,担心不能再得到别人的表扬。

"我干吗要写作?"对这个问题思考使作者进入了本篇追思的核心--怎样活下去?"人为什么活着?因为人想活着,说到底是这么回事,人真正的名字叫作:欲望。"窥视到了人性的根本,作者开始释然,"不过我想,活着的问题在死前是完不了的。"虽然这给作者带来了新的疑问,"是消灭欲望同时也消灭恐慌呢?还是保留欲望同时也保留人性?"但是作者这次并不焦虑,因为园神告诉他:"这是你的罪孽①和福祉②。"如果人生就是这样的矛盾重重,那么就坦然面对这并行而来,并将并存于我们的有生之年的"罪孽①和福祉"吧。怎样活下去?这就是答案。

⑶精华鉴赏和问题探究

作者从地坛公园的景物中感悟到了人生真谛,那么地坛公园的景象如何?试用一句话概括。("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作者感悟到的真谛又是什么?

进入史铁生眼中的是些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它们全很卑微,繁华都市中行色匆匆的健康人无暇也无意关注它们,可是它们不是都在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自然的法则在生存吗?它们并不在意自己栖息地的"荒芜",有了它们的存在,倒使这里不再"衰败",毫无疑问,正是这些原来不能引人注意的现象让作者发现了原先不曾想过的朴素道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作者在这里以沉凝而富于哲理的语言告诉我们他经过几的思考:像我们的出生不是由自己决定的一样,死亡也不该由自己决定,有权决定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则。我们的任务仅仅是在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自然地生存,生命的自然进程就可带给个体和周围世界以和谐安宁。

作者在述说自己面对生死抉择时的所思所想,并没有谈论这样严肃的内涵,而是以一种平静的语调向读者作了倾诉,并且还提到了"上帝的安排"。作者真的相信有个上帝在安排自己的命运吗?显然不是。不难理解,当一个能够豁达地面对死亡的时候,能够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和谈论死亡的时候,他当然就获得了坚强活下去的自信。

在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看着每一个幼小生命的活动,作者领悟到了生命存在的自然法则,接着,他开始思索怎样活下去的问题。尽管十五年间这座古园的形体"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但是祭坛石门中落日那寂静的光辉把"地上的每一个坎坷"都映照得灿烂,是任谁也不能改变的;还有那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那雨燕的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的时刻、总是引人猜想的那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那不管你是忧郁还是欣喜,总是"镇静"地站在那儿苍黑的古柏,那夏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