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理解认识
一位中国老太太攒了一辈子钱,临去世时才买到一套住房: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了住房,去世前还清了贷款;一位在外国读书的夫妇花钱租了一套公寓,四年后学成回国。
(1) 这分别属于什么消费方式?
(2) 它们分别适应于什么情况?
(1)按照交易方式不同,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中国老太太
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美国老太太属于贷款消费,读书的夫妇属于租赁消费。
(2)①钱货两清的消费,适应于有支付能力的消费者,或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②贷款消费适应于购买住房、轿车等大宗商品或服务,一次性付款可能会超出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累的年轻家庭来说,更适应于贷款消费。③租赁消费适应于那些价格较高而又使用次数有限的商品。为暂时使用而买下商品很不划算,租赁更节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生活思考
1.有一位妈妈最怕给女儿买衣服,女儿想买的,妈妈不愿意,妈妈想买的。女儿不愿意,挑来挑去,花很多时间不说,每次都闹得不欢而散。妈妈总认为,穿衣服不能太张扬,和周围的女孩打扮的一样才好。女儿坚决不同意:"同学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她总是挑选那些和别人迥然不同的衣服。
妈妈和女儿的消费心理有什么不同?请描述这种消费心理的特征。
妈妈的消费属于从众心理,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消费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仿效他人,其消费行为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和别人行为的带动。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消费心理。
女儿的消费属于求异心理。具有这种消费心理的人,通过消费个性化的商品来展示个性,表明与众不同,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意识。现在,个性化消费越来越突出,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过分地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不能为社会所认可,甚至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2.据调查,中学生属于纯消费群体,其花销主要来自父母、亲戚给的零花钱和压岁钱。但在许多大城市中,一些中学生手里的零花钱、压岁钱也相当惊人,消费名牌、相互攀比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中学生穿名牌服装,戴名牌手表,比谁的服装牌子好,谁的压岁钱多,谁请客出手大方。有些家庭并不富裕的中学生为了面子,也不断向家长要钱,大把花钱,在同学中请客吃饭,以此获得同学的"尊重"。
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
这是一种攀比心理。有这种心理的人购买商品不是为了实用和生活需要,而是为了显示自己富有或者至少不比别人差,以期获得在人群中的优越感,这是一种夸耀性心理。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有时甚至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条件,会给家庭生活带来压力。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3.材料l:"白色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话题,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据统计,每年全国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的使用量超过100亿只。这种餐具有三大危害:一是用它装食品危害人体健康.二是在制作过程中产生的有害气体危及臭氧层,三是它不易降解,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材料2:专家指出,我国目前有13亿人口,如果人均资源消费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全世界就要增加70%的资源。因此,必须建立节约型社会。
13
上述事实告诉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消费观?
节约资源,绿色消费。
4.刘业和徐民曾是同班同学,家庭经济条件很相似,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命运。
刘业父母失业了,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把他送到最好的学校去上学。但他却非常羡慕那种时髦的生活方式,家里没有钱就向同学借,购买名牌服装,经常下馆子请客,上网聊天彻夜不归,经常旷课。一个学期下来,欠了同学2000多元的钱,后被学校开除学籍。
徐民父母失业后,生活十分困难,连学费也交不起。他平时省吃俭朋,从不请客送礼乱花钱,生活上也从不和同学攀比,并利用寒暑假打工挣钱交学费。凭着坚强的意志刻苦学习,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