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译文:所以画竹时,必定要心里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笔来仔细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画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动手作画,一气呵成,以追上他所见到的,如兔子跃起奔跑、鹘鸟俯冲降落,稍一放松就消失了。
一、作者简介
苏轼,详见《新城道中(其一)》。
二、背景展示
文与可,北宋著名湖州派画家之一,最擅长画墨竹,既是苏轼的好友,又是其中表兄弟。熙宁八年(1075),文与可任洋州知州,筑亭筼筜谷上,游乐谷中。曾画了一幅《水墨偃竹画》赠予苏轼。苏轼向文与可学画竹,同时在绘画理论上给予文与可极大的帮助和影响,两人结下了深厚友情。文与可病逝后半年,苏轼在湖州曝晒书画,见到这幅遗作,睹物思人,对画痛哭,带泪写下了《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总结文与可的画竹理论,提出了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的主张。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大致可分为四类:
①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②游记: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
③杂记: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
④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
文白对照
蛇所蜕的皮。这里是用来形容笋的。因为笋外面包着一层层的箨(tuò),跟蝉腹、蛇蚹的形状有些相像。蜩,蝉。蚹,蛇腹下的横鳞。剑拔:如剑从鞘中抽出。这里用来形容笋脱箨而成竹,冲霄直上,跟剑出鞘一样。寻:八尺长叫寻,十寻,极言其